对金融产品担保业务发展阶段的重新认识
作者:金融产品综合部 李峰
金融产品担保业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研发、有方向的试点、规模扩展到模式升级及深化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公司最早了解金融产品担保业务是从1998年与美国CapMac公司的接触开始,之后在2003年承做了第一个保本基金担保项目,2007年开始了在企业年金和结构化证券信托产品领域的尝试,承做了蓝宝石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担保项目。2008年开始,随着研发的深入和业务机会的增多,我们开始操作企业债券担保,2009年操作了第一笔公共融资私募项目,之后企业债券业务和私募业务规模都获得了很大的拓展,在此基础上2011年提出了金融产品升级相关理念,具体操作上2013年通过与东方资产、广东再担保合作从原来的一级市场尝试走向二级市场,2014年通过兰州城投项目参与了准一级承销,尝试围绕目标客户在担保功能上进行上下游延伸服务。
通过对这几年金融产品担保业务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从债券市场的发行方、投资方和监管方几个方面再来看从金融担保存在的合理性和功能,从发行方来看,担保为他们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投资人方面,更有助于其风险定价、降低其债券存续期的监管成本。结合金融产品担保的市场功能,我们也从如何更好服务市场和客户的角度不断地反思,包括我们的反担保措施,授信管理,以及如何更好参与发行与交易环节等。
产品线发展路径方面,我们涉足了债券、保本基金、资产证券化(包括研究2006年前的SAMP、2010年的信贷资产转让、2012年的小贷以及2013年的无锡建发ABS)几条路径,目前存量产品主要分布在公共融资公募领域、保本投资领域、公共融资私募几个领域。
业务操作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初步建立了项目的操作及评估框架,包括对政府信用、发行主体、募集资金投向的评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人员组织体系建设方面,从最初的金融小组开始,2008年成立金融产品部,2010年成立金融产品中心总共三个部门,到现在中心总共6个部门40人左右,内部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渠道建设方面,根据不同的业务品种要求开展了相应的渠道建设,如保本类产品涉及的商业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其他担保机构,公共融资类产品涉及的发改委、证券公司、评级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担保机构等。随着业务的拓展,我们的渠道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和进一步细分,与同一类机构打交道的界面也在变化和不断丰富,比如证券公司方面,根据不同的产品和业务需要和承销团队、资管团队、自营部门以及财富管理部门等不同板块开展合作。
经历了几年的业务发展后,我们也对金融产品担保业务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理念。前一阶段的担保业务主要还是着眼于单个项目、客户和个体产品嫁接担保的原始功能,与客户及机构的互动相对少,更多只是嵌入简单的担保功能,弥补监管错位或功能缺失,风险相对单一和分立,业务受单个基础资产实际的政策影响也较大。通过这一阶段积累的业务经验和客户资源,我们未来将逐步向二级市场平台拓展,包括资产池、结构化产品的设计、流动性风险承担和交易管理、期限错配、高收益产品配置、投资顾问等领域,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面临的产品和风险都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要实现上述业务发展阶段的提升,我们也将直接与主流金融机构展开竞争,面临更大的挑战。
通过对几年业务的回顾,我们对所处的阶段有了更新的认识:2007年转型报告提出的业务方向、品种初步定位选择及一些初步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或已经初步验证;2005年以来由基础跟踪研究经过试点操作,已经初步发展成为近1000亿左右的规模,同时也由单个项目操作开发进入在相当规模组合基础上批量化、板块化开发和管理的新阶段,包括区域扩展开发、技术深入夯实、集中风险分散、公司流动性安排等等都要基于这个基础组合;开始逐步探索由一级市场进入二级市场,参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发行或交易;应对比国外同行历史和发展阶段,思考如何定位我们现阶段状态的问题。最后,把我们对现在所处的阶段的重新认识概括成四句话就是“坚持市场导向、回归理性功能、转向二级思维、牢牢把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