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经济下的技术差距》摘要

2015年05月20日 14:00
日期: 2015-05-20

     在现实的开放经济中,技术差距反映了发达与欠发达国家间的本质的不对称,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而必须消除的一个障碍。其中“干中学”机制就是落后国家收敛国别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并在经济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了体现。目前的技术扩散及差距收敛路径主要是通过开放贸易(包括技术贸易)及FDI深化“干中学”机制并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开放贸易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国际贸易带来的“干中学”效应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东南亚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台湾等,正是运用了这一机制取得了技术、工艺方面的巨大进步。随着全球经济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格局以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正在进行重新的组合,东亚国家在经历了1997年的经济危机后,重振经济任务相当繁重。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和赶超是该地区重获优势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如何利用开放经济来更快在掌握和演化技术是东亚各国面临的主要课题。在经济学理论中,探讨技术差距的文献相当丰富,但从发展中国家角度解释开放经济(国际贸易)与技术差遣理论相对匮乏,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引发的学习效应出发,探讨开放经济下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依靠"干中学机制改善贸易条件的可行性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为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贸易政策选择方面的一些建议。当然,基于本国力量的技术创新也愈来愈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由于本文重点考察开放经济下的技术差距的收敛路径,因此并不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认真总结该领域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模型系统,说明技术差距的形成、变动及效应机制,并将之进一步发展、深化,从而完善了技术差距理论的框架。在实证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及文字分析,详细描述了国际、东亚地区以及中国技术差距的现状及收敛路径,并提出自己政策建议。

     本文的重心放在开放经济下以国际贸易为主要背景的技术差距问题,因此首先要对技术及技术差距的基本概念、特征做简要描述。关于技术差距的理论回顾,仍然以国际贸易为主题,在第二章中做较为详尽的归纳,并附之以简要的评述。之后,本文将以克鲁格曼1986年的一个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模型为基本理论背景,系统阐述技术变动对贸易格局、比较优势的影响,主要从发达国家的角度解释技术差距收敛或扩大引起的各国福利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发达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该理论对发达国家实施技术保护主义有重大推动作用。从第三章起,本文构建了一个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及"干中学"机制的模型,试图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重新解释技术差距变动的国别效应,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技术差距越大,落后国家赶超的可能性越大,技术差距越小,落后国越可能陷入"技术赶超陷阱",此时国内技术创新政策推动作用可能大于际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此模型基础上,又对资本流动与FDI等其他影响技术差距收敛的变量进行了理论上的考察。

     实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描述技术差距的现实存在并从国别经验中寻找可以借鉴的内容,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国际技术差距的现状做一个简单的勾勒,这是第四章第一节的重心所在。此后作者选取部分国家(日本、韩国)为样本,考察这些国家在引进技术、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最后,在对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作者提出若干有针性的政策建议。


(注:李力现为公司首席风险官,本文为其2000年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时的毕业论文摘要)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06 1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