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遭遇寒冬 外资看重客户资源趁机介入

2008年08月16日 00:00
日期: 2008-08-16
中小企业的困境,让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担保行业也随之遭遇寒流。   中小企业逾期还本付息数量不断增多,拖欠担保手续费,甚至有企业主选择逃离和破产清算,这使得以替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为主要利润模式的担保业风险不断增大。担保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然而,担保业依然不失为一个充满前景与活力的新生行业。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担保业这轮危机却成为外资风投低价介入的契机。8月8日,市场传出广州一大型担保集团引入外方股东6000万美元注资,占其股份40%。而目前只有中科智获有外资股东。   “这些在本土经营多年的担保公司,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而外方看中的正是本土担保公司的客户资源。”东莞一家担保公司的总经理王怡(化名)这样分析,“他们进入的目的,是想通过本土担保公司这一平台,开拓比担保主业利润大得多的风投业务,获取高额的回报。”   风险集结   麻烦来得如此迅速和猛烈,王怡对今年形势的估计早有心理准备,但最近两个月发生的事情,仍然让他焦头烂额,夜不能寐。   给一家鞋厂600万的担保贷款刚刚放出去不到3个月,7月初,王怡就接到银行的通知,这家鞋厂老板已经逾期还息。多次与之交涉后,事情仍然没有转机。“银行的信用记录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置银行的信用记录不顾,也确实是无奈之举。”王怡和鞋厂的老板多次接触以后这样说。   仅仅一星期后,更坏的消息传来。这家鞋厂因为长时间无法付一个供货商200万的货款,已经被后者告上法庭,鞋厂设备已经被法院查封。   最坏的结果是鞋厂破产,而此时,王怡还没有收到鞋厂返还给担保公司3%的担保手续费用。“鞋厂老板都已经置银行的信用记录于不顾,我们要收回这笔费用,那是难上加难啊。”王怡这样说。   如果鞋厂破产,在连带担保责任下,作为贷款担保方的信用担保公司首先应成为银行600万贷款追债的对象。   最让王怡头疼的还不是这笔担保,至少这家鞋厂还在生产,破产只是最坏的打算。而另一笔280万元的贷款则更加渺茫。半年前,这笔担保贷款放给了一家五金企业。当初,资金困难的五金企业老板铤而走险,和某银行的业务经理合谋编造了假的报表、担保保证人和银行手续,骗取了该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已经放出,了解到事情真相的担保公司毫无办法,只有寄希望于它的经营状况能好转。今年6月份,还贷逾期多日的该厂引起了银行的高度关注,而正在此时,该企业老板忽然逃逸,这笔担保业务也随之扑朔迷离。   王怡只能求助于司法机构。   据王怡介绍,他们的担保业务中,7月份忽然涌现出四五家逾期还本付息的企业。而凭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一家中小企业不重视银行信用记录的。   “如果有一两笔担保贷款出现无法偿还,那么我们整年都白做了。”王怡忧心忡忡。   由于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刚性需求,担保业从2002年在深圳诞生之后,业务很快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近年来银行收紧银根,大量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对整个担保业而言,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坏天气。   “传统的贷款担保模式几乎都无法做了。”王强,投身深圳担保业8年之久的资深人士。这位最初参与深圳最早的担保公司中科智筹建的人士认为:“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银行,银行没有额度,而有一段时间银行是有额度也不放款。”   王强称,尽管深圳是全国担保业的创始渊源地,但这里的担保公司们活得很辛苦,“传统正规的模式几乎没法做,这样行业现在也是冰火两重天,在生存与死亡之间”。   江湖混乱外资进入   王强所言的“冰火两重天”是指深圳担保业在目前困境下的生存模式,“有路子、有实力与背景的自然还能有别的‘钱途’,而一些没有路子与靠山的则很艰难”。   现在,深圳担保业作为全国发源地与创始地,也正在银根紧缩、中小企业的迁徙与倒闭潮流中备受煎熬,其盈利模式也正发生着巨变。“这个江湖连我都有些看不清楚了。”王强感叹,前两年深圳房地产火爆的时候,不少担保公司转身做房地产贷款担保,赚了一笔钱,现在房地产业退潮了,担保公司们不得不另谋生路。   “我们现在做点投资和银行资金拆借的活儿。”王强称,“由于市场的原因,现在担保贷款的活儿基本上没法做了。”   事实上,在银行的资金通道收紧后,一些有能耐的担保公司们早已嗅到了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的气息,很多担保企业做起了“自己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生意”,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而这种变相的高利贷尤其以江浙一带的担保企业为盛,现在,在一轮前所未有的市场考验面前,深圳、广州、东莞的担保公司们也自发走向了这一条道路。   “潮州佬”们的资金成为放贷的主要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一些境外资金以及炒房的退出资金也变相成为放贷资金。   在日前兴起的小额信贷公司申报潮中,担保公司最为积极踊跃,对它们来说,获得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的牌照,不仅意味着“可以将地下运行的资金放贷合法化”,更意味着谋求到了根本的转型出路。   就这一点而言,担保业在谋求转型之时,本身亦成为资金需求型行业,这自然引起四处逡巡的外资的注意,外资此时顺势而入。   就担保行业本身而言,以担保为主业的担保公司总资产盈利率只有3%左右,而平均利润率水平与所承担风险也极度不对称,导致其并没有积累足够的资金去打造多元化的担保集团。   一位业内人士也肯定,广东担保业“需要注入新的资金”。就拿担保主业来说,一家注册资金为1亿的担保公司,按照规定,它能够担保的总额度为其注册资金的5倍,也就是5亿。对于担保公司来说,这样的额度并不利于它扩展业务。该人士表示,资金不雄厚大大地制约了担保业务的扩展。   上述这种规模的担保公司,在广东占了极大一部分。张先生就提出:“如果能有外资融入,是件非常高兴的事。”   外资或许看到了这种机遇。8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大型担保集团正在积极引入外方股东,预计初始投资规模在6000万美元,约占该担保集团40%左右的股权比例。一位担保协会的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该消息,但他并没有透露该担保集团的名字。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在广州称得上大型的担保集团,目前只有银达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了。   目前,有外资入股的担保公司只有中科智一家,其在2003年12月获商务部批复成为中外合资担保公司,并先后于2005年4月、10月及2006年3月获得亚洲开发银行(ADB)1000万美元、花旗集团花旗亚洲企业投资公司(CVCI)2500万美元、美国凯雷投资2500万美元的资金注入。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大投资行眼里这并不算大额的资金注入,只是试水。如果试水成功,外资注入这个行业会更多。   而外资介入后的担保行业,在调整与寻找方向中,将演绎更多新的故事。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8 15: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