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灰色地带担保公司演绎双重角色

2008年08月19日 00:00
日期: 2008-08-19
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央行报告》)称,民间借贷的融资渠道及形式逐步多样化。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机构大量参与民间借贷,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在宁波、杭州、温州等地调查发现,在上述机构中,担保公司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机构之一。而它们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的主要方式居然是“担保”与“放贷”双重身份集一身,对借款需求信息与借款者偿债能力的获取与评估能力成为其灵活扮演双重角色的天然优势。   “中盛粮油案”引出“灰色担保”   8月1日,宁波地产界爆出重大新闻——一家名为“宁波市宏润诚信房地产销售代理有限公司”(下称“宏润诚信”)的年交易额达四五亿元的房产中介公司宣布破产倒闭,其法定代表人张忠军投案自首。据悉,引爆这家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居然是该公司兼顾开展的担保与放贷业务——曾借给“中盛粮油案”主角王伟上亿元。这笔巨款的无法收回,直接导致该公司破产。   截至发稿,记者尚未确认这笔款项的具体金额和借出时间。   据了解,该公司破产后,不少员工找老板催债,因为老板张忠军向这些员工按每人几万或几十万元的额度进行集资,用于其放贷业务。据有关人士透露,宏润诚信尽管名为房地产中介,但事实上从事着担保与放贷的业务,其担保业务主要集中在住房贷款融资担保。老总张忠军不仅从其他房地产商处集资,而且以二分、三分(月息)的利息向员工借款,再以更高的利息对外放贷。   记者查阅宁波市工商资料获悉,宏润诚信成立于2005年3月,注册资本金为268万元,共拥有15家子公司,一般经营项目为“房地产中介(居间)、销售代理、营销策划;物业管理;房屋租赁代理”、许可经营项目为“复印、打字”。显然,这些业务无法与民间借贷活动直接联系,但正因为近年民间借贷市场呈现“暴利化”趋势,一些机构大量介入到这个市场中来。   担保与放贷的双重身份   在杭州、温州,记者以某公司寻求贷款担保的名义,联系了数家担保公司。这些担保公司一开始并不透露可以提供贷款业务的信息,而是仔细地了解公司是否拥有房产、土地等抵押物资产,并了解借款金额、期限、用途等。   当记者表示不拥有房产、土地等资产时,担保公司询问是否能联系到“第三方担保”。   在整个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些担保公司更像是一家银行,它们并不热心于介绍自己的担保手续费、担保流程等,而是把重点放在询问借款者的需求信息与偿债能力等方面。   一家担保公司在清楚了解记者所在公司的“信息”后,比较含蓄地对记者表示,根据对公司的资产状况、业务成长性等评估,估计在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即便能贷到也数额有限。如果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还款期限在3个月以内,履行必要的抵押程序后,可以得到一笔“肯定超过”银行数额的贷款。   该公司与记者约定,下次来带上房产证等书面材料,即可以具体商谈。   事实上,这种以担保公司名义从事放贷业务的公司在杭州、温州等地大量存在。   在上月19日,位于温州市永嘉县东瓯工业园区的浙江云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的老板朱吉光被警方发现在乐清某宾馆服毒自杀。引发这场悲剧的是朱吉光为叶姓朋友担保的1000多万元高利贷。而该叶姓人士还被卷入10多起民间借贷案件。这1000多万元高利贷正是来自于一家担保公司。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8 15: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