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广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日期:
2008-09-05
由于缺少必要的担保,融资难一直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诟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广东省正着手建立一个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规范规模的信用担保体系,希望借此帮助广东的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地方政府推动 在广东,中小企业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财政税收、改善人民生活的贡献不容忽视,其发展与地方经济的推进也息息相关。所以,政府有义务为它们走出融资困境提供方便。 据广东省政府官员透露,近年来,广东省一直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不遗余力。目前省内已经有近500家担保公司正常运作,21个地级市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仅2007年就为2.1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30亿元的贷款,占到全国的七分之一。其中,深圳中科智担保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商业担保集团,在京、沪、苏、浙等地都开设了分支机构,累计担保贷款达700亿元人民币。 “为了解决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广东省政府计划年内组建一家省级再担保公司,资本金将达到100亿元,今年省财政将拿出4亿元作为首期资本金。这家再担保公司将为省内现有的几十家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缓解广东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该官员表示。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广东省内的各种融资创新也层出不穷。较为著名的是广州市“1+N”互助担保新模式,在今年上半年用400万元成功为6家中小企业争取到了2000万元融资服务,并被作为融资样本在全国推广;东莞市政府自2006年以来,共拿出1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与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共同搭建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累计为53家中小企业承保,融资额达到了3.5亿元。 据记者了解,东莞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还于7月30日召开了一个推动当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座谈会,邀请当地银行业机构参加。会上拟定了一个《东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讨论稿,确定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 种种迹象表明,广东省有意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融资铺路。 金融机构协助 中小企业融不到资金与金融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迫切需要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修改和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促进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功能完善。 就银行体系而言,在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够,企业提供的担保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很难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相反,资金充裕、规模化的大企业则相对容易得到“锦上添花”的机会。 另外,由于近期银行“惜贷”,以及实行“抓大放小”贷款策略,中小企业更难从银行贷款中受益了。 广东省银监局副局长刘为霖表示,银监会已经把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列入工作重点。今年该局积极推动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督促银行机构贯彻落实银监会各项要求,建立和完善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立专业化的小企业贷款部门和队伍,简化贷款流程,建立业绩考核及奖惩制度等,逐步建立了适应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体制机制,并逐步摸索出符合当地经济的小企业信贷模式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记者从该局了解到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辖内小企业授信额虽有减少,但户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截至6月末,辖内小企业授信户数为183956户,比年初增加16374户。上半年对小企业的表外授信业务有较快的增长,6月末表外授信余额为97.65亿元,比年初增加0.37亿元,增长11.8%。 企业自身努力 融资的主体和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没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不仅融资难,就算融到了资金,也只能解一时之急。 据广东省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广东今年倒闭的中小企业达到了6.7万家,而省内企业总数是84.1万家,比例接近8%,成功融资的企业比例在2.5%左右。 “只要企业有潜力,盈利能力强,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一家东莞纺织厂的张经理向记者表示,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有资金注入的机会,相比盈利能力差的企业,谁都不愿意放弃一块蛋糕,而多加一个包袱。 张经理表示,在今年上半年,纺织企业经历了一个生死难关。银行减少了放贷额度,给企业的资金运转和生产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总还是可以“找到钱”。一方面因为老总的人脉关系,而另一方面也要看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发展的潜力。 “创新、技术、管理水平都会在这一刻体现出优势来。毕竟谁也不会借出的钱血本无归!融资的首要条件就是看企业今后是否能还上钱。因此,归根结底靠的还是自己。”张经理认为,公司倒闭和融资不顺利,很大程度的原因在公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