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担保何时走出“寒冬”
民营担保的困境
目前,由于经济增速整体的放缓,整个担保行业的低迷,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银监会融资担保部的数据显示,担保代偿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末,担保代偿余额2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0.0%,代偿率为1.3%,较上年末增加0.9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贷款代偿金额115.7亿元,与2012年上半年的70.5亿元和下半年的107.3亿元分别增加45.2亿元和8.4亿元。
去年6月份,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590家,同比增加188家,增长2.2%,同比增幅减少3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1907家,占比22.2%;民营及外资控股6683家,占比77.8%。
在目前以民营担保公司为主体的担保行业中,有报道指出,在倒闭频发的担保业,国有商业担保公司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因背靠实力较强的大股东,受到冲击较少,甚至逆势而上,大力蚕食担保市场。民营担保公司则不走运,他们生于市场化土壤,经受着最无情的市场洗礼。
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潮翔向记者介绍,目前,上海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分为3类,政策性国资担保机构,主要是各级财政出资,政策导向明显;商业化运营的综合性担保机构,面向全市开展业务,主要是混合所有制形式,目前,大部分有一定国资背景;互助性担保机构,由民营资本出资,面向特定行业中小企业开展业务,主要集中在钢贸、建材等行业。截至2013年底,上海共有73家担保机构获得经营许可证。其中45家原有担保机构获得重新确认登记,新设28家担保机构获得开业批准和经营许可证。73家担保机构中,政策性国资担保机构12家,综合性担保机构33家,互助性担保机构28家。
记者获悉,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所属会员单位在保责任余额296亿元,其中政策性44亿元、商业性102.6亿元、互助性149.6亿元;总体上,在保余额总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政策性下降5.9%,商业性增长18.5%,互助性下降28%,互助性在保余额总量下降尤为明显。
银担合作共赢难度大
担保机构在中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信用增级。对于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关系,长城证券的一份担保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担保作为信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积极参与放贷过程及风险控制,克服和减少了银行贷款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等问题,通过资信检查减少银行的交易成本,通过专业化的中小微企业风险分析手段为银行提供风险控制,最终也使得中小微企业顺利获得融资支持。
据统计,目前担保总额占同期银行贷款的比例只有3%—4%。对于担保公司与银行间的关系,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担保融资法律网创始人金振朝指出,二者为业务合作关系,银行为债权人,担保公司为保证人,相互推荐项目,彼此独立审核,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放款,双方共同对融资项目进行贷(保)后管理。
在上述理想的图景中,担保机构对于银行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可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双方的合作却并不是那么顺利。
记者从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获得的资料中发现,上海担保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和问题之一就是银担合作不畅,共赢难度较大。目前商业性担保公司在银担合作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平等开展业务,存在银行门槛高、成本高、难分险、难共享等“两高”、“两难”的实际问题。担保公司既要承担100%的风险,又要向银行缴纳10-30%不等的保证金,还要上浮基准利率,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成本太高,这对目前以民营担保机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为主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造成极大影响。对于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态度,近日,也有行业人士指出,银行的信贷政策像过山车,一旦发现风险苗头,第一反应就是抽回贷款。
对于担保公司与银行地位的不对等,上述长城证券报告认为,银行离开了担保公司,只是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流失;但担保公司失去了与银行的合作,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担保公司在合作当中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丁耀民指出,贷款担保具有很强的附属性,一方面附属于商业银行、不可能有超越银行贷款的作用;另一方面附属于政府,是政府对企业扶持职能的补充。这种附属的性质决定了担保行业没有独立的产品和盈利性弱的特点,融资性担保机构需要通过现有业务,挖掘创新点,提高盈利模式,降低风险。
高风险、低收益制约行业发展
相较于国外担保行业已进入较成熟发展阶段,我国从1993年10月全国信用担保机构试点起步至今,担保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高风险、低收益行业特征制约了行业整体发展。
金振朝指出,担保业的高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担保客户层级底,一般属离银行融资的门槛有些距离的中小企业,资信不高,因此担保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行业。其二,抵押物不足,为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担保公司一般会在反担保抵押物评估价值的基础上略作放大,甚至有时反担保措施全部为信用。其三,风险分担比例高。担保公司一旦发生代偿,则代偿金额与所收的担保费之间悬殊巨大,可能导致担保公司一年甚至数年的经营收入付诸流水。
对于担保公司尤其是民营担保公司,获得盈利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上述长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担保放大倍数和担保费率是决定担保公司盈利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在担保放大倍数方面,国内担保机构公开披露的担保放大倍数远低于监管限制范围和国际水平,造成担保机构未能充分利用担保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目前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0倍,实际上大部分信用担保机构实行2至5倍的担保放大倍数,这虽然能够抑制担保业所面临的风险,但根据风险收益原则,势必将造成一些担保机构未能充分利用担保资金,导致低收益。在担保费用方面,国内融资担保收取的担保费一般在0.5%—5%,这还不算贷款出现风险时可能要偿付的资金,而监管部门规定的担保费一般不得超过银行利率的50%,实际上平均在1.2%—1.8%之间,低的不到1%,扣除营业税、1%的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后,若再扣除成本率和通货膨胀率等,余额再进行代偿,担保机构得到的最终收益比较低,导致担保机构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金振朝指出,正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主要经营收入为担保费,按有关规定及行业惯例,担保费率一般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下,实践中2—3%比较常见,这样的收益相对于资金的投资收益显然不算高。
目前,上海担保行业正在探索创新风险防范措施,探索共担共赢的新模式,发挥国资担保主渠道的引领作用。以各区(县)镇、工业园区推荐中小企业担保为平台,采取国资、财政或再担保分担10-15%风险,合作银行分担10-15%风险,担保机构分担40%风险,企业资产抵押或保证金40%的风险分担模式。
金振朝认为,担保公司的发展,风险控制和创新是两大关键。只有控制好风险,才能真正实现收益,也才能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尊重。第一,担保公司要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创新。担保公司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提供担保,首先要取决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予一定的担保额度,因此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依附性。第二,担保公司业务多元化,需要创新。担保公司要开拓业务渠道,如除了融资担保外,可以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私募债等直接融资担保,还可开展工程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非融资性担保。第三,担保公司健全公司治理、完善决策和业务流程,同样需要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担保公司提供了新的机遇。
如何走出发展悖论
对于民营担保公司的发展,有专家看到了其未来的潜力。金振朝指出,民营担保公司里也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两类。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从事资金拆借业务,基本上独立于银行开展业务。融资性担保公司受银行限制较多,由于银行普遍对民营担保公司的不信任,银行给予民营担保公司授信一般要附加很多较为苛刻条件,加上担保费率不高、企业层次较低,国家补贴僧多粥少,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做好实属不易,但也非绝不可能。以世界大多数国家惯例来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一般为国家出资成立,其目的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少赢利甚至不赢利,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来实现就业、经济增长、税收等社会效益。如果国家对民营融资性担保多一些扶持、鼓励政策,这个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上述长城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通过对比商业担保机构和政策性担保机构、互助担保机构,发现商业担保机构更具活力和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担保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商业担保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治理结构完善,具有体制优势;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和新产品开发意识;由于缺乏除市场补偿机制以外的资本金补偿机制,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此外商业担保机构可以不受区域和行业的限制来开展业务,而政府担保机构一般是区域性,互助担保机构一般有十分明显的行业特征。
但是对于担保行业尤其是融资性担保业务领域,也有专家看到了民营担保公司发展的悖论。金潮翔指出,设立担保公司的初衷是为了活跃经济,为一大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担保。中小企业往往具有无抵押物、无固定资产、轻资产等特征,向银行借款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向银行借款。但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