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成地方融资弹药库 违规担保兜底频现
原本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弹药库”的政信类信托,由于受到监管规范和刚性兑付危机的拖累而日渐沉寂。然而,前仆后继者众。基金子公司、券商等资管机构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充分挖掘政策红利,似乎已成为地方政府融资新的“弹药”补给库。
违规担保 “兜底”频现
在四部委下发“463号文”出手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后,信托公司的政信类产品受打压发行量回落,而地方政府巨大的融资需求并没有降低,而彼时刚刚拿到“万能”牌照的基金子公司借势拿下接力棒。
2012年底,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即“463号文”),对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的行为打出了“坚决制止”的态度,该文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变相担保协议。”
然而记者发现,去年起包括国泰元鑫、长安财富等几家基金子公司陆续在各自的“政府平台类”特定资管产品中出现了“担保函”、“承诺函”、和“人大决议”等财政“兜底”的类信托产品,而由于多数基金子公司信息并不做相关披露,类似情况可能在规模和数量上更大。
具体来看,国泰元鑫于去年8月成立的规模为4亿的“广东中外建项目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增信方式之一为昆明市官渡区财政局为此次融资出具承诺函;而财通资产刚刚募集成立的一款“成都都江堰国投应收账款收益权专项资管计划”则写明,都江堰市财政局出具承诺函,承诺优先安排财政收入偿还,同时市人大出具决议,同意该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本金及预期收益列入2014-2015年财政年度预算。
一直以来,财政“兜底”条款都是产品促销中的一大卖点,尤其是在信托刚性兑付危机频发,连国有大行都暂停代销信托产品的当下,类似卖点被机构视为减少客户忧虑的法宝。
“由于信托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许多现在不能做的项目都拿到基金子公司去做,而正处于业务扩张器的基金公司也颇有拿单的需求。”一位基金子公司老总透露,这种情况在拥有信托和券商背景的子公司中尤甚。
监管或出手规范
基金子公司凭借着万能牌照,在资管市场中迅速扩容,其政府平台类融资项目更是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新型“弹药库”。然而,由于“463号文”的发文主体不包括证监会,故类似政府违规担保的项目出现在基金子公司产品列表中,似乎很难被监管。
据了解,目前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中主要为融资贷款类产品,而其超8成都为房地产企业和政府公用事业平台提供融资。截至今年3月,已有64家子公司成立,而截至去年9月底的官方数据,41家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为4600亿元,而业内人士推测目前该数据或已翻番。
数千亿元的大蛋糕,基金子公司并不会轻言放弃,何况目前子公司享受着其他机构都难以匹敌的政策红利。
在一位基金子公司负责人看来:“我们目前只做政府作为直接债务人的融资,政府平台的我们不做。然而,即便这样,我认为子公司也很难受到类似监管。”
在机构看来,证监会没有发文或推出细则对此规范,意味着当下做这笔生意还是暂时安全的。
而对于此前基金子公司高速扩容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酝酿制定细则加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