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担保屡现 上市公司为何“记吃不记打”

2014年04月25日 10:39
日期: 2014-04-25

因担保问题引发上市公司“代人受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从地域来看,河北担保圈、上海担保圈、深圳担保圈曾在过去的年份里,先后引爆了多家公司的业绩潜在炸弹——担保。

但即使如此,担保怪圈却如同四季歌,在每年的年报披露完毕后,都能显示出一些共性,成了上市公司群落的一大顽疾,尽管不断有“前辈”倒在担保的道路上,却仍然是后来者绵绵不绝。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让一家公司对外没有担保和借款并不现实,但是,如何把这种担保风险控制在可以把握的范围内,却总是被一些公司人为忽略:让担保超过净资产,即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

分析这种飞蛾扑火式的担保热情背后可以看出,根本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围绕在上市公司身边的两大阴影难以根除:关联担保审核缺失、对担保风险的把控太过大意。

综合过往的信息不难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公司的担保成了大股东和其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一种心照不宣的秘密武器,这种担保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连环套”,万一某一个环节出现空缺,立刻就会全盘崩塌。大股东以担保为关键词掏空上市公司,典型代表即是*ST贤成。出现这种现象,即是关联担保审核缺失所致。

通常情况下,董事会的组成中,大股东方面所占董事席位有着绝对优势,而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上市公司避免“当局者迷”,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的第三方风险审核意见。

除此之外,对担保风险的把控太过大意,也是造成超额担保现象的一大重要因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许多上市公司长期以来担保超过净资产,虽然其中不少公司是为子公司或者孙公司提供担保,认为风险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且这种担保是为了保证子公司或孙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但是,这种以担保超过净资产来带动生产经营的行为如同火中取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火烧身,毕竟,子公司和孙公司也是独立经营,如果在经营中出现意外,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则很难独善其身。

鉴于此,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在日常的担保活动中,除了要加强制度建设杜绝潜在的风险之外,还需要对关联方加强监管,以避免出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误伤”的可能。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06 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