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金融发展论坛“论道”:资管转型与发展 敢问路在何方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金融人:喏,这个三倍杠杆借给你。结果:第二天开盘,阿基米德净亏两个地球。
这只是一则有关传统金融的调侃段子,但反过来也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就资产管理而言,管理的好坏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看准一定的“门道”,抓住一定的“时机”。否则,对于财富的保值增值就会沦为一句空话。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在剔除交叉持有的因素后,各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高达60多万亿元。在近日央行等五部委发文征求意见、统一资管监管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应如何防范资管行业迅猛发展过程中滋生的各种问题?同时,统一监管下金融机构又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无疑值得业内深思和关注。
12月1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金鼎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高管将针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此同时,2017中国财富管理白皮书在论坛上正式发布,全面梳理当前行业发展状况,展望未来发展大势。
资管行业迎来统一监管时代
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加,人们对于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逐渐提高,以银行理财、信托、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为代表的资产管理业务迅猛发展。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
规模巨大的资管市场,在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对此,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
尽管这份文件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它透露的监管要点,如“统一监管、破刚兑、去通道、控杠杆”等,毫无疑问将全面重构资产管理行业的游戏规则。有业界人士称,《指导意见》是资管行业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中国资管行业正式进入统一监管时代。
在统一监管的大背景下,服务实体、转型发展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的使命和愿景。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金融发展论坛上,来自研究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的各界人士将在“服务实体、转型发展”的大主题下,展开精彩的观点交锋。
发展财富管理仍存三大痛点
此次论坛上,《2017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也将正式发布。报告由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研究支持,梳理了银行理财、信托资管、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当前的市场状况,为行业提供了全面的理论和数据分析。
报告指出,在发达国家市场环境中,理财市场的发展从简单直观的理财规划,到专业细分的资产管理,再到全面综合的财富管理方向发展。而从2012年前后开始,中国的理财市场便进入到通过专业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绩效的高一级发展阶段。
与传统金融市场相比,财富管理市场是一个增速更快、前景更广、对金融机构更有价值的市场。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仍不够成熟,面临着三大痛点:一是资产管理市场缺乏统一的规则和统一的信息;第二大痛点是资产管理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第三大痛点是资产管理市场缺乏持续的供给,即所谓的“资产荒”。
报告表示,在新金融监管下,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方向是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通道产品、复杂结构性产品、资金池产品以及杠杆操作等被限制后,泛资产管理机构必须提升投研能力,增强对宏观经济的预判,注重大类资产管理的交易设计,服务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要求。